查看原文
其他

​我家孩子尿频,网上说了这是泌尿道感染……

医学小白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1-04-27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怎么老往厕所跑?


  

最近,经常有尿频的孩子就诊,有的家长来了就要验尿常规,说:“我在网上查过了,说有可能是泌尿道感染,让查尿常规,我们就查这个。”

 

半个小时后,家长拿着化验单进诊室,嘴里还念叨:“看来网上说的还是不靠谱,化验结果都没有加减号,也没有向上向下的箭头。大夫,您看看,应该不是泌尿道感染吧?”

 

我接过化验单仔细一看,还真是没有问题,但是作为首诊医生,如果遇到尿频的孩子,我也会让其首先查个尿常规排除感染,因为小孩很容易泌尿道感染。

 


为什么小孩容易泌尿道感染呢?


  

尿道感染和年龄与性别有关。


●年龄:


新生儿和小婴儿易患尿路感染是因为其机体抗菌能力差,易患败血症引起下行感染;


婴儿使用尿布,尿道口常受细菌污染,且局部防卫能力差,易致上行感染。


●性别:


女性常较男性易患尿路感染,这与女性尿道短、直而宽,尿道括约肌作用弱、细菌易沿尿道口上行至膀胱有关。


女性尿道与细菌寄生阴道、肛门较近,为细菌入侵提供了条件,女性膀胱排空不如男性,膀胱内尿液滞留有利于细菌滋生。



尿道感染还和什么有关?


 

● 泌尿系统异常:如双肾盂、双输尿管、后尿道瓣膜等先天畸形、神经原性膀胱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盂积水,均可造成尿液潴留,细菌更容易繁殖而致感染。


● 尿道上皮细胞粘附力:细菌在尿路上皮细胞粘附,并且在泌尿道增殖继而引起尿路感染。与正常儿相比,没有尿路结构变异且尿路感染易反复复发的患儿,其尿路上皮细胞对细菌具有更强的粘附能力。


● 尿道周围菌种的改变及尿液性状的变化:


健康人尿道周围平常寄生的细菌以乳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为主,它们能够抑制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的繁殖。在尿路感染之前,该处的菌种发生改变,大肠杆菌或变形杆菌取代了之前的菌种,从而为条件致病菌入侵和繁殖创造了条件。


正常情况下,尿液并不利于致病菌的生长。但尿液性状的某些改变可能有助于致病菌的滋生和繁殖。

 

此外,会阴部摩擦,如经常骑自行车、骑木马或者不注意外阴清洁也是感染的常见诱因。

 


怎么才算是尿频?


   

以前已形成的正常排尿习惯突然发生改变,在整个白天或白天的部分时间段出现排尿次数增加,排尿频率为数分钟至每小时 1 次,每次排尿量较少,不伴有尿痛、发热、烦渴多饮等。



排尿动作是怎么完成的?


  

正常情况下,排尿过程是一种神经反射机制,依赖于人脑和脊髓。


当膀胱充盈达一定程度时,膀胱壁受到牵拉,达到一定阈值张力后,传入神经开始兴奋并释放递质,这种冲动延着盆神经上行抵达骶髓中枢以及大脑皮质排尿中枢。


随后,中枢系统产生排尿欲后,发出信号下行至骶副交感神经区,在骶副交感神经节支配下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发生排尿反射。

 


除了泌尿道感染,

还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尿频?


 

功能性因素

● 神经性尿频症:白天尿频 ,夜间或睡眠时排尿次数基本正常。转移患儿注意力能使尿频缓解。

 

本病多见于情绪紧张的学龄前儿童,一般情况尚好,除尿频外,无尿痛、尿急、发热等症状;多次尿液化验结果都正常,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使用抗菌素治疗无效。


器质性因素

● 包茎:患儿尿道外口被裹于包皮囊内,经常受囊内滞留尿和包皮垢的刺激而致尿频、尿急 ,尿检可有少量白细胞。查体可见包皮口狭小,发炎时有红肿或分泌物。


● 尿道外口囊肿:尿道口旁的小囊性肿块 ,囊壁薄而透明,内含胶冻样或水样藏体,当囊肿引起排尿不适时可致尿频。


● 小阴唇粘连:指小阴唇部分或完全相连,形成一层膜状组织,遮盖部分或全部尿道口和/或阴道口,尿液常残留于此引起假性尿路感染而致尿频。此病会引起外阴部出现红肿、抓痕、破溃、分泌物增多等;有排尿异常,如尿线变细、排尿方向改变(向上、向下或分叉),排尿费力、排出不畅、尿痛,排尿时用力,哭闹;体格检查见患儿两侧小阴唇之间形成一膜状粘连线,遮蔽部分或全部阴道口和/或尿道口。


● 膀胱结石:主要发病原因与患儿营养不良、低蛋白饮食等相关,也与患儿包茎、排尿不畅相关。除有尿频,还会伴随腹痛、腰痛,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超可确诊。


● 糖尿病:除有尿频,还会伴随多饮、多食、消瘦、乏力等症状,血糖监测可见异常,尿常规可见尿糖。


● 蛲虫病:伴有肛门及外阴夜间搔痒。实验室检查均在肛门周围检出蛲虫成虫或虫卵而确诊。(随着卫生条件的提高,蛲虫现在相对少见)

 

有专家认为,尿频是与IgE介导的尿道黏膜过敏有关。既往有湿疹史或其他过敏史的患儿尤需关注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水平。

 

此外,使用某些药物会导致尿频,停药后症状消失,所以患儿就诊时也需关注既往用药史。

 


不同原因导致的尿频该如何处理?


 

神经性尿频:心理治疗为主,多沟通、交流,陪孩子多互动,比如玩游戏等,多表扬,少批评。严重时可配合抗胆碱能药物。饮食方面应减少摄入富含草酸的饮料、酸性果汁以及咖啡因。


包皮、小阴唇粘连:对于反复感染或有尿频症状,可手术治疗;小阴唇粘连常采用手法分离术。


膀胱结石:对于结石<5.0 mm、未引起梗阻等并发症, 常选择单纯观察或内科保守治疗;对于≥5.0 mm的结石, 引起尿路梗阻, 反复尿路感染或排尿困难等多需要外科方法干预。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经皮膀胱微通道碎石取石术或经尿道输尿管镜膀胱气压弹道碎石。


糖尿病:不同类型糖尿病选择相应药物,1型糖尿病通常选择胰岛素,2型糖尿病可选择二甲双胍。


考虑过敏,给予抗过敏治疗(尽量选择穿棉内衣,新衣服穿之前用热水烫洗)。


蛲虫引起的予驱虫治疗:饭后2小时服药最好,因为这时胃肠食物已基本排空,药物入肠道后易于与虫体充分接触。服药后要多喝水,多食含有植物纤维素的食物,能加速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可及时将被药物麻痹的虫排出体外.而且还能排出部分虫卵。


蛲虫主要为不讲卫生引起,所以不仅需要通过服药治疗,还需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洗手,勤剪指甲,不能吮吸手指。让儿童勤换内裤,勤更换儿童的被褥。更换的内裤用开水烫洗。每日清晨使用肥皂和温水擦洗肛门周围。

尿频的原因有多种,需要对症治疗,并不是查出来不是泌尿道感染就完事了,如果有相应症状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叶秀群, 郭森达. 小儿尿频非感染性病因及其诊断探讨(附131例误诊报告)[J]. 广西医学杂志, 1998, 第20卷(6):1129-1131.

[2]季丽娜, 耿海云, 晁爽. 儿童特异性日间尿频104例临床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第49卷(5):927-929.

[3]GRIFFITHS D. Neural control of micturition in humans:a working

model [J]. Nat Rev Urol,2015,12 (12):695-705. DOI:10.1038/nrurol.2015.266.

[4]傅桐, 杜悦, 赵成广等. 256例儿童白天尿频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8, 第47卷(10):914-916,920.

[5]李长玉, 邱洪流. 蛲虫病引起小儿遗尿18例诊治体会[J]. 临床儿科杂志, 2000, 第18卷(5):319.

[6]强欢,姜伊娟,张永玲,等. 小阴唇粘连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分离术的疗效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2):216-220. DOI:10.3760/cma.j.cn114798-20200819-00919.

[7]院恩萌, 杨艳芳, 樊宏杰等. 经尿道钬激光碎石与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小儿膀胱结石的对比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第13卷(33):59-60.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本文作者:医学小白责任编辑:CiCi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yxj_ek@yxj.org.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